ID: 20407377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3次 大小:541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七年级
  • cover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经历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 3.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文本解读: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创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在《陈氏别传》中说:“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即幽州台),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年或说658/661年-700年或说699/702年),字伯玉,后世称其为“陈拾遗”, 唐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 [5]初唐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登进士第,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宠任酷吏,大兴冤狱。其屡次上书谏诤,反对滥刑,主张任用贤能。在民生问题和安边固防方面,也提出切直谏论,常不被采纳。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后免罪复官。垂拱二年(686年),陈子昂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平定契丹叛乱。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辞官归乡侍奉老父,以学道而解忧。次年七月遭父丧,居家守制。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其加以陷害,陈子昂冤死狱中。 思维导图: 文本赏析: 1.读诗 题目注意停顿———登/幽州台/歌 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抓住关键 提问:这篇《登幽州台歌》哪一个字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绪状态? 师:涕(涕泪满衣裳 临表涕临 汪然出涕 凭轩涕泗流),痛哭流涕,无限悲伤之情。 师: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会在幽州台上痛哭流涕呢? 师: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3.师生活动 (1).展示作者生平中的关键资料,探究写作心理 资料① 21岁的陈子昂怀着经邦济世、建功立业的情怀辞别故乡,写下这样一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