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7865

21 伯牙鼓琴 课件(共20+1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66104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伯牙,鼓琴,课件,20+19,ppt
    (课件网) 22 伯牙鼓琴 第1课时 《高山流水》是我国古代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伯牙,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yǐng)都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锺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它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国治理国家、统一天下提供了思想武器。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shāng wèi 本义为弓弦,即弓上发箭的绳状物,多用牛筋制成。 趣识字———弦 篆书 楷书 左边是一个弓,右边像系在弓背两端的细丝绳。 规范化 简化 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注释】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助词。 巍巍乎若大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根据故事内容,读好下面的长句子。注意停顿。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点拨:读好句子中的“乎”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语句的情感用重读或慢读等方法读出重音。 用上面的方法读好下面的语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篇文言文应该如何朗读? 朗读时语速应整体缓慢。读第一层时,锺子期的话要大声读,表现出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慢读语气词“乎”,读出重音。读第二层时,语调低沉,表现出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 伯牙的琴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想法?锺子期听后又说了些什么?边读课文边画出描写伯牙弹琴时内心的想法的语句和锺子期听到琴声后说出的话。 品读课文,体会艺术之美 用横线画出描写伯牙弹琴时内心的想法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锺子期听到琴声后说出的话。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你读了这样的句子会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1.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 少选之间志在流水。 读了第1句,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高山; 读了第2句,我仿佛看到了汤汤的流水。 把这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你读了这些句子之后,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少选之间志在流水。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4.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巍峨的高山,蜿蜒绵亘,气势磅礴;滔滔不绝的流水,浩浩汤汤地一直奔流到海。 这气势磅礴的高山流水,应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