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408551
【核心素养目标】4.4.4 输血和血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3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55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教学设计
,
七年级
,
生物
,
人教
,
学年
,
2023-2024
输血和血型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血型分类及输血重要性,认识到血型与生命的紧密联系。 科学思维: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血型遗传及输血治疗问题。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掌握血型鉴定技能,增强输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关注健康、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献血和输血安全责任意识。 教学思路 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血液,它的作用十分重要,对失血的病人要怎么救治呢? 新授 学生:需要输血。 任何人的血液都可以吗?肯定不可以。十七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输入人血,多数病人产生严重反应甚至死亡,只有少数病人能“起死回生”。为什么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 学生:因为血型不一样。 你知道哪些不同的血型?对,大家很熟悉的A型,B型,AB型,O型。是在20世纪初,医生卡尔 · 兰德斯坦纳和他的学生发现的。 输血或许与血型有关,你认为是血液的什么成分决定了不同的ABO血型?大家回顾一下: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血液的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而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 大家猜测一下哪个成分决定了不同的血型?你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所有的科学发现要从观察入手。科学家观察发现不同血液的红细胞表面的成分有所不同。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怎样为血型命名? 没错,科学家就是这样命名的。把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的称为A型血,红细胞表面存在B抗原的称为B型血,红细胞表面存在A、B抗原的称为AB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存在A、B抗原的称为O型血。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血浆中血清(血浆可以通过去除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形成血清)也有不同的结构。 A抗原能和抗A抗体结合,B抗原能和抗B抗体结合。红细胞通过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称为凝集反应。 那我们怎么知道病人能不能使用献血者的血液呢? 学生:看两者的红细胞和血清会不会发生冲突,凝集在一起。 凝集后会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血管的通道是有限的,红细胞堵塞后影响血液正常流动。 是的,因为失血后主要是缺乏红细胞,所以输血时我们首先要保证献血者的红细胞输入患者体内不会凝集。请同学们推理完成下列血型关系表。 带领大家说出一列,其他三个让学生回答。 那如何根据凝集反应去鉴定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呢?给大家2min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把血液分别与A血清和B血清混合,如果都不凝集,是O型血。如果B血清发生凝集,A血清不凝集是A型血。如果A血清发生凝集,B血清不凝集是B型血。如果都凝集,是AB型血。 是不是大家想象的这样,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播放检验血型视频。为了方便检验,科研人员会把抗体提取出来做成试剂。 恭喜大家掌握了测血型的本领!如果检测出病人是A型血,那我们应该为病人输什么血型的血呢? 学生:A、O B型血的人愿意接受哪些人的血液呢? 学生:B、O 那AB型血的病人能接受哪些人的血液? 我们一起看一下O型血的病人的情况。 仔细观察输血关系图,我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比较特殊的地方? 学生: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其他任何人的血液,被称为万能受血者。O型血的人可以输血给其他任何人,又被称为万能输血者。 是的,但是这个“万能”并不是真的万能,O型输血者血液含有抗A和抗B抗体,如果输入量较大,抗体浓度较高,依然会让其他血型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必须要少量缓慢地输入,让抗体逐渐地均匀分散在整个循环系统中,才不会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互相连接成网,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并且可以先输血浆,再输红细胞。 失血的病人一定要输血吗,50千克的七年级初中生大概有4000毫升的血液。 少量失血时,少于10%(大概400ml)需要输血吗?为什么 学生:不需要,所损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短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同步训练(含答案)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2025-04-27)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同步训练(含答案)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2025-04-27)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同步训练(含答案)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2025-04-27)
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步训练(含答案)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2025-04-27)
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步训练(含答案)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2025-04-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