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0317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1095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四,学年,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1.清雍正之前,对青海湖的祭祀均是在当时都城的郊区举行。雍正时期,清政府把遥祭改为近祭,派办事使者于每年秋间亲往致祭。这一变化表明( ) A.地方督抚制度的推行 B.统一国家版图的巩固 C.天下一统观念的出现 D.边疆统治危机的加深 2.“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专制思想 C.“心外无理”思想 D.“无为”思想 3.如图为1820年清朝疆域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照搬了明朝对边疆的管理制度 B.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C.行省制度在新疆和蒙古地区推行 D.西藏和台湾地区首次纳人中国版图 4.明朝中期,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A.已成法定机构 B.开始统领六部 C.握有军政大权 D.严重威胁皇权 5.清朝流行“天下四聚”的说法:“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北京),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苏州因分割而居四聚之末 C.中国形成四大经济重心 D.汉口是西部唯一商业城市 6.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共收到奏章1160件,“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 ) A.设立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书门下处理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设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 7.在南非的津巴布韦,发现大量的中国宋代、明代的瓷器,可能是阿拉伯人或者印度商人转销。这说明 A.中非交往的历史悠久 B.中国商人曾经到过南非 C.津巴布韦商品经济发达 D.中非实现了人员的直接交流 8.明初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洪武九年,山西平遥主簿成乐“恢 办商税”成绩突出,州府褒奖他进京朝见皇帝,结果反遭朱元璋的批评惩处。朱元璋说, 各种税皆有定额,若过于强调征收督办,这是剥削民众,是官员失职。朱元璋此举意在 A.废除抑商政策 B.强调以法治国 C.规范商税征收 D.放任商业发展 9.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法家思想的兴衰 10.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据此可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有多条 B.药用价值高促进中医大发展 C.明朝政府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12.有人说内阁是“有名无实”的宰相,也有人说内阁是“有实无名”的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有决策权是丞相 B.内阁有决策权但仅备顾问 C.内阁无决策权但地位低 D.内阁无决策权但权力较大 13.嘉靖年间,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各地,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积极招募抗倭力量,连续重创倭寇。他们的这些努力 A.抗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B.巩固了清朝的统治秩序 C.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14.《清仁宗实录》中记载:“尔国距中华过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