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0361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光的折射(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6549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格式,折射,上册,核心,物理,八年级
  • cover
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光的折射 教 学 目 标 物理观念:认识光的折射现象,能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内涵。 科学思维:能理解折射定律,会利用折射定律解释相关光现象和计算有关问题。 科学探究:理解折射率的概念,会通过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物理实验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折射定律会利用折射定律解释相关光现象和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折射率的概念,会通过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教学方法 实验演绎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 PPT、展台 板书设计 折射定律的内容: 折射率 教学过程 序号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射水鱼在水中能准确射中水面上不远处的小昆虫的视频。问学生:水中的鱼看到小昆虫在什么位置 是在昆虫的上方还是下方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思考:什么叫光的反射? 思考:光在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思考:什么是光的折射? 思考:光在折射时遵循怎样的规律? 实验一: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演示实验和播放实验视频。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实验二:探寻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 折射定律内容: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此处介绍荷兰数学家斯涅耳通过大量数学计算得出规律的事迹。 问: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一定大于折射角吗? 二、折射率 1. 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 2.定义式: 3. 说明: (1)折射率是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中时的折射率,分子是真空中的角度正弦,分母是介质中角度正弦。 (2)n的大小与介质有关,与i和r无关,对于确定的介质,n是定值,反应介质的光学性能,n越大代表光线从真空斜射入介质时偏折的角度越大。 (3)空气对光线的传播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光线在空气中传播可以看成是在真空中传播 (4)折射的原因--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或等于1。 问:介质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大吗? 科学测量:测玻璃的折射率 老师活动:展示教材中侧玻璃折射率的片段,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确定光路光路方法是什么? 如何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 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老师演示如何进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四、应用与实践: 问:射水鱼在水下看水面上的昆虫比实际位置高还是低? 想一想:水下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深度深还是浅? 实验三:老师利用大烧杯和筷子现场操作,分别竖直插入左边和右边,观察现象 思考:请猜想,如果筷子竖直插在烧杯正中央,会有什么现象?老师演示。 观察射水鱼捕食视频,思考在水中鱼的视觉里看昆虫是在什么位置。 思考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并回答 观察折射现象。再次总结回答老师的提问,并画出光路图。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总结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折射率的定义。 学生了解常见的几种介质的折射了。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测量。 结合折射定律的知识思考水中的鱼观察岸上的昆虫比实际位置高还是低? 学生思考讨论并作出光路图,然后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竖直插入左边或者右边时筷子会侧移? 完成课本例题。 作出光路图,完成例题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回忆和思考已经学习过知识,提升了回顾知识的效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概念和规律。 实验探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在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