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0391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教案 第15讲 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3172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国家,2025届,发展,民族,新兴,社会主义
  • cover
第15讲 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0个教材批注点 ◎2个旁栏边角解读点 ◎9个结论要语判断点 ◎3个历史概念 ◎4个经典史料 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发展: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分别在1949年和1953年);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3.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等等。 ②结果 经济 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政治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引发社会主义内部思想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②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领域 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收效甚微。 政治领域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严重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4.解体 (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 (2)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 (3)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旁栏边角·练一练】 1.阅读教材P121“史料阅读”:指出苏联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何历史局限性? 提示:原因: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局限性:忽视了农业生产,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结论要语·辩一辩】 1.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赫鲁晓夫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3.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 1.建设 (1)成就:二战前后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战后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2)问题:大多采取“苏联模式”(照搬别国模式,埋下了隐患),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改革 (1)南斯拉夫改革 ①成果: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但没有从根本上冲破苏联模式),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弊端: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2)其他国家: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3.剧变 (1)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西方的超遏制战略)的影响。 (2)结果: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经典史料·析一析】 图片史料:“苏联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情景图片(教材P123) 信息提取:“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根据本国国情,为加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的有益探索。它的目的是建立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的军事干预标志着华约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剧变的前奏与导火索。 【结论要语·辩一辩】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