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0969

第九章浮力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388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章,浮力,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第九章《浮力》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沪科版 册、章 下册第九章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内容分析 本章学习浮力的知识,分三节:第一节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和探究实验得出凡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进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沉条件,并利用它解释潜艇、气球等的原理;第二节让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结合生活,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与沉。 单元目标 (一)核心素养 1.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教材通过观察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时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气球针头插入篮球气门内时杠杆平衡状态的改变这两个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存在,从而开展对浮力的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要注重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物理观念的渗透,使学生明白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思考探究浮力的三要素。 2.建构物理模型:浮力是力学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教学过程中多演示、设计跟生活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弃伪存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素养 :浮力这一单元知识结构关联紧密,从“认识浮力”到“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再到“物体的浮沉”环 环相扣、层层递进,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完成知识架构。教学中应合理设置科学探究活动,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 4.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本章仅教材中就安排了5个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计方案验证想法。学生通过方案设计,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才能完成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探究过程,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道科学家发现规律的不易,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探究阿基米德的内容从而理解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采用多种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可以快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之间的练习; 自主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结束后或者遇到难以攻克问题,要相信学生之间知识的互补,经过讨论一起得到提升和突破; 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讲授启发:对于新知识的学期,很多学生还是有依赖教师的引导和提示,所以适时的新知识进行讲授有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阅读材料:学会阅读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理论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对压强、液体压强已经有了认识,而且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剖析出简单的受力状况。再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并进一步研究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浮力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浮力大小的要素提出猜想和假定,可以自己经过实验定性的剖析问题。 单元教学整体建构 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课时内容课时数9.1认识浮力19.2阿基米德原理29.3物体的浮与沉2 核心素养规划 核心素养规划 核心素养规划 核心素养规划 课题教学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 9.1认识浮力 9.1认识浮力物理观念: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科学思维: 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浮力的应用。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了解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1.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2.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