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1116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3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
  • cover
写作 学 习 改 写 设计说明 改写,有助于培养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在初中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改写文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设计了此课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改写的常见形式和基本特点。 2.通过改写文本,掌握改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在把握原文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融入自身独特的阅读感悟,通过适当的扩写和缩写进行改写。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改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引导学生在把握原文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融入自身独特的阅读感悟,通过适当的扩写和缩写进行改写。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课内古诗、古典小说。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学习改写是我们现阶段需要具备的能力。只要掌握了改写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就可以将课内外古诗词加以想象,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既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又可以丰富精神内涵。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写。 二、预习任务 1.回顾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张继的《枫桥夜泊》。 2.准备作文本。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黄庭坚的词《瑞鹤仙》,将之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比,初步了解改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整体感知。 阅读黄庭坚的词《瑞鹤仙》,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进行比较,独立思考,并完成探究任务。 瑞 鹤 仙 [北宋]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基本要求:要忠实于原文,不能更改原文的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形象。 常见形式:(1)改变叙事视角,也就是改变人称,如人称间的转换。 (2)改变语体,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要把文言语句改成日常语言。 (3)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拍电视剧的前提就是将原有的小说改成剧本。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改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研究改写范本,探寻改写方法。 1.唐朝诗人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被当代女作家张晓风改写成了《不朽的失眠》,这是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属于改变文体的改写。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散文(见“附加材料1”),再对照诗歌,探寻改写文本与原诗的异同。 2.张晓风这篇改写文本既保留了原作的基本内容,又有新的创意。要改写出这样的文章,作者需要做哪些工作 (二)学以致用,改写《木兰诗》。 1.阅读《木兰诗》改写文本初稿(见“附加材料2”),说说此文的优点和不足。 2.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改写呢 (一)1.(1)改写文本增强了环境渲染来烘托诗人的心情。 (2)改写文本充分展现了诗人落榜后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过程。 (3)改写文本融入了作者深刻的阅读感悟。 2.(1)充分了解原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透彻把握原诗的主题、情感和人物形象,保留原诗的精华,并提炼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这是改写文本取得成功的关键。 (2)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关键意象想象画面、氛围,具体到色彩、形状、声音等,加入符合文本主题的环境描写。 (3)进入角色,以“如果是我”的心理转换进行沉浸体验,加入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明。 总结:面对改写材料,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心研读文本,提炼文本主题,明确改写方向;然后在细节处进行补白。 (二)1.优点:改变了原文的叙述顺序,使用第一人称,选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