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1120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13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刘姥姥,姥姥
  • cover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计说明 《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人称赞。整部书中的人物众多,性情、容貌、衣着、语言各不相同。然而,曹雪芹运用一支妙笔,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读起来仿佛如见其人。因此,此课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准。教授此课,应以学生为主,重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描写众人笑态和刘姥姥的语句,以读促学,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描写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的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对此课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4.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立足整部小说,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默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红楼梦》。 2.影视作品: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版)。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人物众多,故事连贯,描写细致,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其中的经典章节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此章节。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发怔(zhèng) 漱(shù)盂 蓼溆(liǎo xù) 戗(qiàng)金 麈(zhǔ)尾 筵(yán)席 镶(xiāng)金 潇(xiāo)湘 银箸(zhù) 调(tiáo)停 砒(pī)霜 岔(chà)气 促狭(xiá)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难怪,怪不得:怪道 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清客 安排处理:调停 发呆:发怔 爱捉弄人:促狭 3.文学常识。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三、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探究。 1.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梳理课文的情节,划分层次。 3.找出这场“笑”剧的参与者,包括导演、主角、配角及观众。 4.为什么众人发笑之前先是“发———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并完成探究任务。 1.课文记叙了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尽洋相,导演了一场各具情态的“笑”剧的故事。 2.开端(1—3):写贾母欲吃早餐,凤姐、鸳鸯寻清客。 发展(4—6):写鸳鸯、凤姐安排酒宴,刘姥姥入席举金箸。 高潮(7—10):写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让众人取笑,众人笑态各异。 结局(11):写凤姐赔礼,鸳鸯解释见真心。 3.导演:凤姐、鸳鸯。(有意策划,精心设计) 主角:刘姥姥。(积极配合,卖力“表演”,滑稽搞笑) 配角兼观众:贾母等人。(参与其中,深得其乐) 4.“发———这一神态描写得尤为传神,一方面写出了刘姥姥的语言及鼓着腮不语的神态出乎大家的意料,让场面瞬间寂静;另一方面与众人大笑的热烈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情节。 四、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五、课堂小结 此课记叙了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尽洋相,导演了一场各具情态的“笑”剧的故事,既展现了封建社会贵族奢侈豪华的生活,也表现了刘姥姥的朴实、机智、乐观,又老于世故,富有小农思想的性格特点。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识记此课“读读写写”的词语。 2.发展型作业:①完成相关的习题。②阅读《红楼梦》第6回、第40回、第41回,为刘姥姥写一篇人物小传,4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