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1305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372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议论
  • cover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议论文,对论据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材料的选取上,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经过思考、辨析,筛选出一部分内容证明观点,但选择的材料有些内容不真实,经不住推敲;有些内容与观点并不一致。由此可见,学生选材不准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充分、严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是这节课要训练的重点。 学习目标 1.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丰富材料。 2.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议论要言之有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写作素材并运用一定的技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什么是“空口无凭”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强调口头陈述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可信度,常用于反驳那些没有实际证据支持的言论。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也不能无凭无据来表达观点,要做到“言之凿凿,确可信据”。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议论文如何做到言之有据。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明确论据要求。 1.回顾《敬业与乐业》,每人摘出一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2.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论据的类型及论据的使用要求。 3.从以下三则材料中选出与“爱国”有关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郭沫若曾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材料二:茅以昇临危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材料三:两弹元勋邓稼先肩负起开拓祖国核事业的重任,离开自己的妻儿和双亲,毕生为祖国奉献,这样的爱国情怀让人由衷敬重。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1.(1)《敬业与乐业》中的道理论据示例: ①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②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③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2)《敬业与乐业》中的事实论据示例: ①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 ②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③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2.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观点的根据,我们要使用准确、恰当的论据。 论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包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另一类是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律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必须是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典型事例;道理论据应该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本质。无论使用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要真实可靠,不能杜撰。 使用要求: (1)选材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2)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无误。 3.材料三。理由:材料三真实准确,材料一、二张冠李戴,不真实。   引导学生巩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的相关知识,并明确论据的使用要求。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独立思考,请你引用下面的材料论证“成功需要拼搏的精神”这一论点,并总结概括论据的要点。 材料: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男子百米半决赛上,苏炳添如怒吼的猎豹般冲向终点,以9秒83的优异成绩打破亚洲纪录闯进决赛,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突破10秒难关,跑进9秒区,这是百米赛跑的世界顶级水平。为了缩短这微小的差距,苏炳添花费了巨大的努力。为了提升速度,在教练的指导下,苏炳添决定改变起跑方式,一切从头开始。每日都要经历成百上千次的练习,连走路、睡觉,他都在研究如何跑得更快。2015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了9秒99的成绩,与博尔特相比仅差0.03秒,飞一般的速度惊艳了国人。但苏炳添的梦想并没有止步于此,即便面对年龄与伤病的重重困扰,他用坚持与拼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