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1307

17 孤独之旅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124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孤独,之旅,教案
  • cover
17* 孤 独 之 旅 设计说明 《孤独之旅》通过叙述一个孩子远行放鸭的艰难经历,展现了少年突破环境与自我的成长过程。内容丰富多彩,文笔摇曳多姿,既带给了读者不同的审美享受,激发了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无尽思索,还加深了读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从而更好地健康成长。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2.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方法 诵读法 体验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曹文轩《草房子》。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个头长得高,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高但并不多,脸色红润,很健康,是一个女孩子的脸色。他生在长在油麻地,但他是油麻地的一个例外。他往油麻地孩子里一站,就将清地与油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有光泽的白芝麻。他是油麻地唯一有四季衣服的孩子,他是油麻地唯一扎皮带、骑自行车的孩子,是班里每次考第一的孩子。他是谁呢 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让我们通过课文《孤独之旅》去了解吧!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茬(chá) 抠(kōu) 觅(mì)食 嬉(xī)闹   空旷(kuàng) 撩(liáo)逗 炊(chuī)烟 乖(guāi)巧 掺(chān)杂 驱(qū)除 镰(lián)刀 重(chóng)叠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家底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茫然 不掺杂别的成分的:纯粹 挑逗,招惹:撩逗 没有其他的方法:别无他法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一落千丈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置之不理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歇斯底里 3.文学常识。 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江苏盐城人。其儿童小说具备诗与散文的气质。2016年4月,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青铜葵花》,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等。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了解课文大意,明确主人公形象、故事发展情节、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情节的发展过程、小说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交代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故事的发展。写父子俩划船驱鸭背井离乡,在芦苇滩上安了家,开始放鸭生活。 第三部分(28—49):故事的高潮。写杜小康在暴风吹开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时,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第四部分(50—52):故事的结局。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战胜了孤独,终于长大了。   通过初读感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谁感到孤独 2.他的心理是怎样随着旅途的发展发生变化的。   【点拨】由于被迫离开学校与伙伴,离开熟悉的环境,在人烟稀少的芦苇滩里,孤独感一步步向杜小康逼近,使他经受孤独之苦。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句子。 1.感到孤独的是小说的主人公杜小康。 2.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此句体现了杜小康的幼稚软弱、恋家,以及他对放鸭的抵触情绪。 (2)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 前方是什么样子 前方是未知的。 由对家的思念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