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1747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 3 《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68574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我爱这土地,ppt,24张,课件,上册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课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新课导入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切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回顾复习 学习目标 理解意象,把握此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回顾复习 教学重难点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预习任务 字音字形 汹 涌 嘶哑 腐烂 xiōng yǒng sī f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文学常识 作者链接 此诗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关头,诗人毅然汇入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洪流之中,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 文学常识 作者链接 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停顿,以及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熟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学习任务一 初读感知 假如我是一只鸟, 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爱国激情的?有什么作用? 作用: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还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所依。 虚拟 诗人 学习任务二 探究写法 诗中的“鸟”歌唱了哪些内容?有何象征含义?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学习任务二 探究写法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土地 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学习任务二 探究写法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河流、风 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学习任务二 探究写法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黎明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学习任务二 探究写法 鸟的歌唱为何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嘶哑”写出“鸟儿”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会减弱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学习任务三 细读品味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待生命耗尽后便投身于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学习任务三 细读品味 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学习任务三 细读品味 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都饱含着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