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12589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897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二,2019
  • cover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韩非子 五蠹》中有;周文王行仁义而能统治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一主张体现了( ) A.与时俱进 B.道法自然 C.内儒外法 D.和而不同 2.《韩非子·和氏》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在韩非子看来( ) A.贵族政治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 B.军功爵禄制是维护专制的重要手段 C.人才选拔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 D.强化专制君主权威有助于政局稳定 3.成王封伯禽(周公长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这主要体现了( ) A.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B.谦逊礼贤的用人思想 C.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D.克己复礼的思想主张 4.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本思想的是( ) A.“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B.“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晚清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这反映出,知识青年( ) A.追求理想化的政治 B.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态 C.具有功利主义倾向 D.热衷于学术思想研究 6.《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与这一记载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最接近的是( ) A.“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是( ) A.《诗》《书》《礼》《论语》《春秋》 B.《春秋》《大学》《中庸》《论语》 C.《易》《中庸》《论语》《孟子》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8.“绿色办奥”理念在战略意义上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办赛理念创新的重要内容。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设计灵感基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将中国传统美学精髓和冰雪运动的动感韵律巧妙相融,是中国式天人和谐关系的艺术表达。这反映了( ) A.现代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 B.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C.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 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9.《礼记·乐记》中强调∶“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这一论述意在( ) A.宣扬儒家治国理念 B.强调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 C.美化周代礼乐文化 D.推崇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10.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a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②b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③c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④d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19世纪80年代,思想家王韬撰文说:“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华则变为夷。 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