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3248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615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5月,解析,原卷版,试卷,历史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5月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作册”一词在商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频次较高。有学者研究指出:“作册”当为在某氏族中世代传递的官职,有录史、传递文书等职能。在商代,“作册”与商王互动频繁。周代早期,“作册”频频出现在与公、侯互动的场景中。西周中晚期,“作册”一词最终消失不见。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周对商人的怀柔同化 B. 国家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C. 权力分配机制的发展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作册”在商代与商王互动频繁,到了西周早期,频频出现在与公、侯互动的场景中,地位有所下降,在西周中晚期完全消失。作为在一个氏族中世代传递的官职,说明这个氏族在商代地位较高,到了西周早期虽不及商代,但仍受到西周的拉拢和礼遇,到了中晚期“作册”消失,说明这个氏族已完全被周王朝同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机构,排除B项;权力分配的机制从材料中看不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 《史记》记载:“(武帝)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举国降……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1956年,考古专家在云南昆明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一枚金印(如下图)。印文錾刻,篆书白文四字“滇王之印”。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印可佐证汉朝郡国并行制实行 B. 该印可佐证汉将南越纳入管理范围 C. 汉朝的民族政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D. 滇王朝贡等事宜按制由主客司负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政权,对于劳洸、靡莫,汉帝国采用武力征服;对于滇王,采用怀柔册封的办法,故说明汉朝民族政策具有多样性,C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为汉初开始,在皇室同族中实行的政策,排除A项;南越范围以两广地区为主,昆明不在此范围内,排除B项;汉代管理民族事务的主要由大鸿胪负责,主客司为唐代礼部下属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3. 隋炀帝万船巡游扬州的记载源于唐杜宝所撰《大业杂记》,一千多年来世人对此深信不疑,但近年来诸多史学家对此产生怀疑和争论,以下是部分史学家对于此事的一些论据。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 ) 论据一 《资治通鉴》作为官方正史,支持杜宝该说法并将其收录。 论据二 《大业杂记》作者杜宝自述,其在隋炀帝时仕任秘书学士、宣德郎,曾参与修撰隋全国地理总图志。 论据三 《大业杂记》中离奇记载很多,如僧道神异之士操雷控电,御雷降雨。 论据四 据《大业杂记》记载,扬州数月即造出数万艘大船,但据学者考证,北宋时期全国每年仅能建造舟船3000余艘。 A. 据论据一、万船巡游一事可信度增加 B. 据论据二、万船巡游一事可信度增加 C. 据论据三、万船巡游一事可疑度增加 D. 据论据四、万船巡游一事可疑度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