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4385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猜题卷03 (原卷版+解析卷)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2490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猜题卷03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①甲辰龙年春节脚步临近,神州大地喜庆氛围越来越浓。②各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展现春节传统文化的底蕴( ),而且加大新国潮文化精粹的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群众欢度文明祥和春节。 ③让群众过好年,“精神食粮”不可或缺。④不仅春节是民众阖家团圆的时刻,更是人们休闲放松、尽享精神文化大餐的契机。⑤各地在积极营造欢欢喜喜过大年氛围的同时,也要将民俗与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家国情与中国梦有机融合,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更为接续奋进积xù精神能量。⑥_____的文化滋养、_____的精神力量、_____的信心保障,将为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前行提供不竭动能。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底蕴( ) (2)积xù( ) 2.下列有关语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句中“喜庆氛围”是偏正短语。 B.②句“确保群众欢度文明祥和春节”中,“确保”和“欢度”是动词,“群众”和“春节”是名词,“文明”和“祥和”是形容词。 C.②句中的“不仅……而且……”与④句中的“不仅……更……”同属于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D.③句中“精神食粮”一处的引号表示引用某人的话。 3.依次填入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强大、丰润、有力 B.有力、强大、丰润 C.丰润、有力、强大 D.丰润、强大、有力 4.④句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5.古诗文默写(7分)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在水一方。(《蒹葭》) (3)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4)我们可以用李商隐《无题》中“ , "来赞美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中国航天人,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给中国人带来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直抒胸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空乏其身( ) (2)而后作( ) 7.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孟子认为,“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接着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C.本文由磨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说到“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终得出中心 D.孟子的散文以雄辩著称,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句,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体现孟子的散文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 8.如何才能成为担当“大任”的人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3分) 【链接材料】范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