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501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小数乘除法复习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24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小数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小数乘除法复习 教科书 书 名:人教版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借助对错题的自我诊断与分析与同伴进行策略探讨,进一步提高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 2.从算法与算理两个方面沟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引导学生能根据数据特征进行合理的算法选择,培养简算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进一步明确算理算法,提高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沟通运算之间的关联,感受算法一致性;培养简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诊断,算法沟通。 1.独立练习,自主诊断。 出示习题: 3×0.5;0.3×0.5;1.12×0.25;7.4×0.003 49÷14;7.92÷2.6;0.0021÷0.25;22.3÷99 (1)独立完成。 (2)交换校对。错题进行比对,思考错在何处。 2.分析错因,探讨策略。 (1)小组合作,交流探索。 思考:什么题不容易错,什么题最容易错,提出解决方案。 交流建议:①先独立分析再组内交流,要求语言清晰简洁。 ②认真倾听,注意将他人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进行适时补充和评价。③形成共识,做好集体交流的准备。 (2)集体反馈。 重点反馈计算的方法;易错处及解决策略。 3.小结回顾,算法沟通。 (1)小结错因及策略。 (2)回顾计算方法。对比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题组对比,算理沟通。 1.感受计数单位的累加。 题组:3×0.5、0.3×0.5 (1)回顾3×5的意义,并画图表示意义,明确算理。 (2)尝试画图表示3×0.5、0.3×0.5的意义。 (3)反馈: 3×0.5:1小格表示0.1,那就0.5就是5个0.1,3*0.5表示三五十五个0.1,就是1.5。 3×0.5就是在算有几个0.1。 0.3×0.5: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0.3,然后再把0.3看作一个 整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也就是0.3的0.5倍,是0.15。 归纳:计算0.3×0.5时,经历了两次平均分,把1平均分成100份,产生了新的计数单位 0.01,15个0.01就是0.15。 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数乘法的计算,就是在不断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计 数单位,我们就在计算新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不论是整数乘法还是小数乘法,都是在计算计 数单位的个数。以后,我们会学到分数乘法也是一样的道理。 2.感受计数单位的转化。 题组:49÷14、490÷14 (1)出示:49÷14 思考:在学习小数除法前,我们算到哪就结束了?为什么?现在呢?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得除法继续下去? 结论:7个一不能平均分,可是70个0.1就又可以平均分了。通过余数添0,将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我们就又可以断续往下分了。 (2)出示:49÷14、490÷14 思考:这样单位转化,是不是只有小数除法中才存在呢?在整数除法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单位转化? 结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同样存在着单位的转换,通过单位的转换,我们可以将大单位转换为小单位,让平均分继续。 小结: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整数我们分到几个一就结束了,而 小数我们可以把几个一变成几十个0.1,0.01不断地,不断地往下分。 总结。 数学新的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能联 系旧的知识,看看是不是能从旧知出发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才能为得轻松。 三、算法选择,后续延伸。 1、根据数的特征,选择合理的算法。 再次出示: 3×0.5;0.3×0.5;1.12×0.25;7.4×0.003 49÷14;7.92÷2.6;0.0021÷0.25;22.3÷99 思考:请仔细观察每个算式的数据,想想,有没有可能哪道题不用竖式,我们也很快能想到 结果呢? 2、小结 整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小数,整数的一些运算定律也同样可以运用到小数上来让我们的 计算变得更简单。在计算时可以根据数的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