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17429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25433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二章,2023-2024,八年级,物理,学年,声音
  • cover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卷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人在野外喊话时,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嘴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2. “小明,上学去喽!”。正在吃饭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刚在喊他,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出来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是音乐爱好者弹奏古筝的身影。下列有关古筝弹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通过空气传入周围观众耳中 B.琴弦振动停止,琴弦继续发声 C.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音色不同 D.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会改变声音的音调 4.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用硬卡片在梳齿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 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振动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不会成为噪声 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 6.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频率人耳感受不到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驱狗器发出的声音方向性差,不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二、多选题 7.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 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8.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密度/kg m-3 1.29 2.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速度/m s-1 330 316 6420 5960 2160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9.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10.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 D.机场工作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填空题 11.声音是由声源 产生的,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人们听到悦耳的口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 1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