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8767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4319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关系,单元,第四,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一、单选题 1.如图为联合国70年间(1948—2018)维和行动示意图。据此可知 A.贫穷与落后是战争的根源 B.联合国的宗旨得以有效践行 C.维和行动遏制了冲突爆发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2.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这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联合国广大成员的普遍认同。这说明 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B.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C.多边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3.有学者认为,西欧各国资产阶级在推翻王朝国家、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这一材料不能反映西欧民族主义(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B.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C.促进了欧洲共同民族认同的形成 D.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结合 4.著名的“大使厅”壁画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城,它创作于7世纪,描绘了大唐、突厥、波斯、白匈奴、印度、l吐蕃、高丽等使臣与粟特贵族济济一堂的景象,并且出现了武则天划龙舟和唐高宗狩猎的画面。据此可知 A.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国际交流 B.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C.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D.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 5.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我国 A.倡导在国际关系中秉持正确义利观 B.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经济外交是经济与外交的结合,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经济利益和外交诉求应是其并行不悖、互为依托的双重目标。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经济与外交的结合程度和方式也并不相同。下表中正确反映我国21世纪初经济外交状况的是( ) A 解决呈日趋加重之势的国际经济摩擦和争端 B 对外经济援助规模超出了中国经济财政当时的实际能力 C 实施大规模对外援助的同时长期拒绝接受外来援助 D 长期被排斥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和地区经济组织之外 A.A B.B C.C D.D 7.在巴黎和会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瓜分德国,因而有“老虎”之称的是 A.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C.美国总统威尔逊 D.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8.魏晋时期,匈奴贵族刘渊认为自己是汉匈和亲的汉公主后裔,并将汉高祖、汉光武帝、汉昭烈帝(刘备)列为“三祖”。北魏皇帝更是认为自己黄帝的后裔。这说明 A.反映了民族融合成为历史趋势 B.体现了少数民族彻底抛弃旧俗 C.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北方大动荡 D.促使了内迁各族习俗影响汉族 9.1949年,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B.新中国外交更具包容性 C.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D.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不再起作用 10.1955年,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前,美国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一部分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而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会议上一一化解了这些矛盾和分歧。关于此次会议,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 ②它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③它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④这次会议后中国出现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