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1978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2111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卷,化学
    哈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学年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S32 Ti48 Zn65 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2题每题2分,13-18题每题3分,共42分) 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医学入门》记载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溶解、过滤、蒸发 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 C. 《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ⅢB族 D. 苏轼的《格物粗谈》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推测文中的“气”在水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溶解、过滤、蒸发,A正确; B.选项中的“烟花”指的是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与电子跃迁无关,B错误; C.铁为26号元素,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 族,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文中的“气”为不溶于水的乙烯,不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D错误; 答案选A。 2. 2024年,冰城哈尔滨迎来了最火热的一个冬天。下列和“冰”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9 g冰中含氢键数目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 冰中存在的化学键只有极性共价键和氢键 C. 冰的密度小于水,是因为冰中出现较大空隙 D. 冰晶体中的空间利用率要大于干冰晶体中的空间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9g冰的物质的量为=0.5mol,1个水分子形成2个氢键,氢键数为NA,故A错误; B.冰中存在H-O极性共价键,以及水分子间的氢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故B错误; C.冰中由于氢键的作用,水分子间形成正四面体结构,使得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所以水变冰后体积增大,密度变小,故C正确; D.干冰晶体属于分子密堆积,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而冰晶体属于分子非密堆积,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分子间氢键,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所以干冰的密度比冰大,故D错误; 故选C。 3.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8—冠—6分子可识别K+,因此可增大KI在苯中的溶解度 B. 向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因为乙醇的极性比水小 C. 壁虎能在天花板上爬行,是因为它的细毛与墙体之间有范德华力 D. “杯酚”可分离C60和C70,体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冠醚识别碱金属离子的原理是利用其皇冠状结构空腔大小的不同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18-冠-6分子可识别K+,因此可增大KI在苯中的溶解度,A正确; B.乙醇极性比水小,硫酸四氨合铜是离子晶体,有较强的极性,其在乙醇中溶解度更小,所以会析出晶体,B正确; C.壁虎的足与墙体之间的作用力在本质上是它的细毛与墙体之间的范德华力,C正确; D.“杯酚”分离C60和C70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的特征,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2p轨道违背洪特规则,A不符合题意; B.2s轨道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即同一个轨道中,两个电子应自旋相反,B符合题意; C.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C不符合题意; D.2s轨道没有填充满,违背能量最低原理,D不符合题意, 选B。 5. 下列化学键中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的是 A. 共价键 B. 金属键 C. 离子键 D. 氢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离子键、金属键、氢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而共价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