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1162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之 《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94604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三首,21张,课件,石壕吏,唐诗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识记作家作品。 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阅读理解,赏析诗文。 3.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他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课文诵读 之 听读课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杜甫 课文诵读 之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疏 通 诗 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傍晚我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 傍晚 名作状,在夜里 老翁 逾 墙 走,老妇出门看。 老头 越过,翻过 逃跑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吼叫 凶狠 哭啼 凄苦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啼多么凄苦! 听妇前 致词:三男邺城戍。 上前 对……说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存 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 暂且活一天算一天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的人 天亮了,我踏上前行的道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室中 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家里 再 只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 去,出入无完裙。 还没有 离开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 晨炊。 弱 跟随 应征 还能够 准备 早饭 老妇我力气虽然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 绝, 如 闻泣幽咽。 夜深了 停止,消失 好像 听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停止了,好像听到了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明 登 前途, 独与老翁别。 亮 踏上 前行的道路 只 研 读 鉴 赏 1.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什么人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结果如何) 诗人傍晚投宿石壕村,目睹因官吏夜捉人导致家庭破碎的悲惨故事。 2.开头四句交代了什么内容?哪一句预示灾难降临? 时间: 地点: 事件: 晚上 老妇人家里 差役抓人 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都躲出去了) 3.为什么“捉人”要在晚上? 4.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捉人 5.诗中都有哪些人物?请补充人物关系图。 老妪 石壕吏 诗人 孙儿 儿媳 三男 老翁 主客关系 祖孙关系 吏民关系 母子关系 老妇人和官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自请服役 6.主要人物是谁? 7.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8.老妇人的“致词”有几层意思?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丧子之苦 --困窘之苦 --应征之苦 战争惨烈 家境困难 自请服役是为了掩护老翁和儿媳。 9.老妇人为什么自请服役? 11.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10.“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可否?请简要分析? 不好,“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