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2509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件第4单元《13短文两篇·谈读书》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496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单元
  • cover
(课件网)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北宋·程颐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开卷有益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作者名片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_____哲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_____。 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著有_____,论说文集_____等。 英国 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培根随笔》 《新工具论》 随笔: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做太强的理论性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文体知识 1.下列选项中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怡情(yí) 统筹(chóu) 藻饰(zǎo) 吹毛求疵(zī) B.傅彩(fù) 诘难(jí) 咀嚼(jué) 豁然贯通(huò) C.蒸馏(liú) 滞碍(zhì) 狡黠(jié) 味同嚼蜡(jiáo) D.死抠(kōu) 睾肾(gāo) 阐证(chǎn) 高谈阔论(kuò) 预习检测 D 解析:A.疵(cī);B.诘(jié);C.黠(xiá) 2.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孙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寻章摘句,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很难有新意,更不用说动人心弦了。 D.北京到雄安新区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成后京雄半小时交通圈将豁然贯通。 预习检测 C 解析:A.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味觉,用词不当;B.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此处不合语境;D.豁然贯通:(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此处望文生义。 整体感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关键句: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的作用 读书的方法 整体感知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的正确目的。 1 (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书的方法。 2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3 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课文讲解 1.再读课文第一层,说说第一层是如何论证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目的 正面阐述其好处: 反面指出其偏向: 足以怡情 足以傅彩 足以长才 费时过多—易惰 藻饰过多—则矫 凭条断事—学究 对比论证 课文讲解 1.再读课文第一层,说说第一层是如何论证的? 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首先,从正面说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接着,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