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2852

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学习任务单-(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422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游山西村》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课前预习】 1.词语释义 腊酒: 足鸡豚: 无时: 叩门: (答案见配套课件) 2.背景链接。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读懂诗意,理解情感。 任务二:品读诗句,感悟哲理 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中“无时”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5.品味颔联蕴含的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颔联带给自己的感受。 任务三:对比阅读,拓展迁移 1.比较《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的异同。 2.具有理趣的诗句总是耐人寻味,本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与七上我们学过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皆寓理于景,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课后延学】 1. 背诵《游山西村》。 2. 试着为《游山西村》写一篇赏析文章。 附: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