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3841

2024年湖北襄阳市保康县中考模拟考试道法历史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30472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2024年,试题,解析,原卷版,初中
    保康县2024年春季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时限:12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填写在答题卷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序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序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主观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下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北京人制作的石器。从史料类型看,该石器属于( ) 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存中所保存的具体物质,例如文物、器物、建筑等,北京人制作的石器属于历史遗存,所以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文献史料是指人类记录历史活动的各种文字材料。比如古代的典籍和史书、官方文件和档案、私人日记和信件等等,材料不符合,排除B项;口述史料是通过口头传说、民间故事、采访等方式获得的史料,材料不符合,排除C项;图像史料主要是指历史时期所拍摄的照片、绘画等,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 下图为西汉使者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该“使者”是( ) A. 郑和 B. 霍去病 C. 张骞 D. 鉴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西汉使者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C项正确;郑和是明朝航海家,排除A项;霍去病是反击匈奴的名将,排除B项;鉴真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排除D项。故选C项。 3. 文献阅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生在利用关键词“北朝”、“农书”、“现存最早”搜索后,得到的相关文献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兰亭集序》 C. 《齐民要术》 D. 《资治通鉴》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文献阅读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之一。某生在利用关键词“北朝”、“农书”、“现存最早”搜索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C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医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兰亭集序》是书法作品,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史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三元里抗英斗争使得广东当地流行“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演变为“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这说明三元里抗英( ) A. 打击了英国的侵略势力 B. 揭露了清政府软弱无能 C. 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打击了英国的侵略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A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并不是要揭露了清政府软弱无能,而是要打击英国的侵略势力,排除B项;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并没有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排除C项;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5. 亚历山大东征不仅把绚烂夺目的希腊文明的火种播撒在东方的膏腴之地,而且还将沉积于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和印度河上的智慧载向欧洲。这表明了亚历山大东征( ) A. 是一场残酷的掠夺战争 B. 加速了波斯帝国的崛起 C. 促使了亚非文明的衰落 D.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亚历山大东征不仅把绚烂夺目的希腊文明的火种播撒在东方的膏腴之地,而且还将沉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