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4649

2024年河南省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4180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年,河南省,多校,中考,三模,历史
  • cover
2024年河南省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测试历史(A)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河南就有了原始制陶业、纺织业和酿酒业。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最先在河南地区得到推广,冶铁业随之发展起来。这共同表明古代河南( ) A.农业生产先进 B.手工业技术高超 C.商业繁荣鼎盛 D.文化教育昌盛 2.商代青铜器表面都有精美的浮雕和繁缛细密的花纹,如龙、虎、鸟、蝉、人形、饕餮纹等。这反映商代青铜器( )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制造精美 D.功能多样 3.《论语》中记述孔子:红色紫色的布不用来做内衣便服;夏天,在室内穿单衣,出门则一定要套上外衣;冬天穿羔羊皮的袍子,一定要搭配黑色的外衣。这反映了孔子( ) A.提倡节俭 B.反对苛政 C.推崇私学 D.遵循礼制 4.下面图文材料共同体现出北魏时期( ) 鲜卑人进入中原地区后,生活习俗发生变化,很多鲜卑人由骑马变为乘牛车。 A.政治制度完善 B.民族交融加强 C.江南经济发展 D.民族政权并立 5.《中国史纲要》记载: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种科目,由州县学的生徒“升进于朝”,进行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材料描述的是隋朝( ) A.巩固全国统一 B.开创盛世局面 C.加强南北交通 D.变革选官制度 6.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的一些街区夜市活跃,如马行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许多餐饮、娱乐场所通宵营业。这表明当时( ) A.城市人口众多 B.市民阶层壮大 C.都市生活繁华 D.海外贸易兴盛 7.郑和自编的《针位编》是远洋航行的珍贵资料。他还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体现了郑和远航( ) A.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加强了各国友好交往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 8.如果要把下面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其中①处单元名称应为( ) A.内忧与外患 B.侵略与反抗 C.抗争与探索 D.开放与守旧 9.1880年上海《申报》发表竹枝词:“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这反映出( ) A.社会生活近代化 B.工业生产机械化 C.政治生活民主化 D.休闲方式多样化 10.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共同见证了(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革命政党的建立 C.革命志士的奋斗 D.中华民国的创建 11.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人数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各地工会和农会遭到查禁或解散。导致该形势出现的是( ) A.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B.国共两党建立合作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2.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仅15万吨,至1957年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一发展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3.“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凡往来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这些规定为特区发展提供了( ) A.大量资金 B.政治保障 C.政策支持 D.丰富经验 14.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调整国际战略,开创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下列能印证这一“新局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