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5383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6840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语文,解析,原卷版,试题,期中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韧(rèn) 默契(qiè) 惶恐(huáng) 言外之义(yì) B. 覆灭(fù) 烦琐(suǒ)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ǎn) C. 憎恶(zèng) 贯输(guàn) 峭壁(qiào) 酣然入梦(hān) D. 吩咐(fù) 谦逊(xùn) 屏嶂(zhàng) 当之无愧(kùi)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默契(qiè)———qì,言外之义———言外之意; C.憎恶(zèng)———zēng,贯输———灌输; D.屏嶂———屏障,当之无愧(kùi)——— kuì; 故选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如果说书卷是故人,那么其中的诗歌则胜过故人,它_____多情,而且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人生伴侣。_____中如果没有诗歌,脚步便会凝涩;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岁月便会褪色;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青春便会萎缩;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便会_____。诗歌,一代一代_____地影响着华夏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 A. 不仅 旅途 干涸 潜移默化 B. 因为 道路 干涸 潜移默化 C. 不仅 道路 干旱 耳濡目染 D. 因为 旅途 干旱 耳濡目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不仅:不止这一个;因为:表示原因或理由。第一空表示“诗歌”胜过“故人”的原因,但结合后文可知,原因不止“多情”一个,还有“知心”这一条,所以第一空应选“不仅”; 第二空:旅途:指旅行的路途,也比喻人生的历程。道路:人、马、车辆通行之路;喻指社会上抽象意义的路。句中形容人生的路途,用“旅———恰当; 第三空:干涸: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第三空表示没有“诗歌”的滋养,心灵会像河水一样干枯,所以第三空应选“干涸”; 第四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第四空表示诗歌对每一代人的思想无形的影响,所以第四空应选“潜移默化”; 故选A。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劳动课是“一课”,更是“一育”。②只有全面理解课程内涵,才能真正明了劳动的价值。③要想从课程中获得成长,就应该处理好劳动与教育的关系。④要在农事劳动中,树立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要在家务锻炼中,感悟如何为家人和朋友带去爱和幸福。⑤不流于形式,劳动课程才能取得润物无声。 A. 选段中加点词语“只有”和“从”分别是连词、副词。 B. 选段中加点词语“关系”和“树立”都是动词。 C. “寓育于劳,避免为劳而劳。”应放在选段第④句后。 D. 选段中第⑤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才”改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从”是介词; B.“关系”是名词; D.第⑤句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实效”; 故选C。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她的丈夫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 B. 古代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如“孤”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卿”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 《红岩》中的成岗负责《挺进报》印刷工作时,练就了一手方方正正的仿宋体。后来在白公馆版《挺进报》被发现后,正是因为这印刷体般的仿宋体,才保住了党的秘密。 D. 《骆驼祥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