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5466

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869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中考,二模
    金凤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运用(35分) 1. 语境默写。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爱国 唐代李贺巧用鲜明色彩对比凸显守疆将士严阵以待保家卫国的气势,①_____,②_____”(《雁门太守行》)。家国沦陷之时,南宋文天祥也发出了“③_____?④_____”(《过零丁洋》)的千古悲歌,以此表明他捐躯报国的决心。 山水 曹操笔下的山水则别具一番格调,“⑤_____,⑥_____”(《观沧海》),尽显大气磅礴,气象恢宏。异域风光,常让人惊叹不已。 志向 孔子说:“⑦_____,⑧_____”(《论语》),人要有坚定的志向,只有树立坚定的志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乐观 即使身陷困境,也要有王安石“⑨_____,⑩_____”(《登飞来峰》)那样的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坚定信念。 【答案】 ①. 黑云压城城欲摧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 水何澹澹 ⑥. 山岛竦峙 ⑦. 三军可夺帅也 ⑧. 匹夫不可夺志也 ⑨.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⑩.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摧、鳞、青 、何、澹、竦峙、夺、帅、畏、遮、自缘。 2.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分享卡任务。 《经典常谈》阅读分享卡 作品介绍 这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亦可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摘录语段 分享批注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说文解字>第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奠他的。 《辞赋第十一》 作者在许多篇章开头都写了这样的文字,请探究篇章开头的妙处:①_____ 《史》《汉》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总之,《史》《汉》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史记><汉书>第九》) 作者在这一章的结尾处用了对比的方法,其效果是:②_____ 交流记录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是如何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读这本书的? 我这样读这本书:③_____ 【答案】 ①. 以神话故事开篇,为文字的产生赋予神秘色彩:或由端午节导入对屈原身世的讲述,字里行间饱蘸感情,快速将读者带入到阅读情境中,拉进了读者与经典的距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作者对《史记》和《汉书》做了总体比较和评价,指出两部作品的异同,给予了肯定与赞扬。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读者对这两部史书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③. 示例一:我对历史感兴趣,我就选择先读《<战国策>第八》,可以领略古代说客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机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经典常谈》在许多篇章开头并未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某本著作,而是用其他材料引用该著作或作者,再详细讲解经典著作。如《<说文解字>第一》没直接介绍这部书,而是以“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开篇,这样的故事富有吸引力,赋予文字产生以神秘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再如《辞赋第十一》,主要介绍诗人屈原,但并未直接介绍屈原的生平或作品,而是且端午节的来历导入对屈原身世的讲述,这样能将读者快速带入到阅读情境中,拉进了读者与经典作品的距离,激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