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5606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6346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期中,解析,原卷版,试题,地理
    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海水表层温度往往反映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下图示意世界某海域某月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 A.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 海洋向大气吸收热量 C. 离岸风将热量送往陆地 D. 迎岸风将热量送往海洋 2. 流经乙海域的盛行风饱含水汽是由于( ) A. 太阳高度角最大 B. 盛行风仅出现在夏季 C. 乙海域蒸发旺盛 D. 乙海域海洋面积大 3. 图示月份甲海域附近陆地( ) A. 低温干燥 B. 凉爽多雨 C. 炎热干燥 D. 高温湿润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低温区,是夏季索马里寒流的流经之地,因寒流流经,大气与海洋之间形成温度差,大气温度高于海洋,故热量向下传递给海洋,B正确,A错误;此处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为离岸风,将陆地热量向海洋输送,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乙海域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使流经该海域的西南季风水汽增多,湿度增大,C正确;根据图片不能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故乙不一定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位置,A错误;乙海域夏季和冬季都会出现盛行风,B错误;与其他海域相比,乙所在的印度洋面积不是最大的,而且海洋面积大不是影响水汽含量的决定性因素,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在来自陆地离岸的西南季风和索马里寒流的减湿共同作用下,该月甲海域附近陆地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C正确;此处地处热带,不会低温或者凉爽,AB错误;由于盛行风西南季风来自陆地内部,因此性质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大气环流是形成各和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 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特征 B.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5. 图中P环节代表的因果关系是( ) A. 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少,呈酸性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6.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华北平原 B. 北方低山丘陵 C. 辽东丘陵 D. 东南丘陵 【答案】4. A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五个要素分别为气候、水文、地形、植被、土壤,要素之间由双向箭头相连,体现了一个地区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整体性特征。A正确。BCD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故选A。 【5题详解】 P环节指的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少,呈酸性,C正确。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是气候对水文的影响,A错误。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是气候对植被的影响,B错误。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地形对水文的影响,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由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推导,华北平原、北方低山丘陵、辽东丘陵都在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ABC错误。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正确,故选D。 【点睛】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均为大陆的沿海地区,40°为纬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