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5852

24年中考二轮历史复习新质生产力 复习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6146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复习,24年,中考,二轮,历史,新质
  • cover
(课件网) 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 历史解释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 考点一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 讲 1.新质生产力与科技 新质生产力的含义 新质生产力:指的是在生产力领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生产力形式,这种变化体现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它代表了社会生产力演化的一次巨大跃升。 新质生产力表现 技术创新 模式创新 产业创新 管理创新 创 新 是驱动力 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可持续性。 它强调创新驱动,特别是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数字时代的融合性和新内涵。 生产力提升 解析切入点 科技创新 讲 1.新质生产力与科技 生产力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农具 牛耕 蒸汽机 电动机 内燃机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生产工具的改进体现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讲1.新质生产力与科技世界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至今主要标志改良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主要成就蒸汽机、蒸汽火车、汽船电力、汽车、化工、石油开采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等特点首先发生在英国,技术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或机械师;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新技术的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和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信息时代”讲 1.新质生产力与科技 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一)生产力变化: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垄断组织、生产国际化 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科技革命 辩证看待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城乡变化、交通与通信进步、教育不断推广、 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人类视野开阔 讲 1.新质生产力与科技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网络安全 水污染 战争 疾病与犯罪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流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全球性生态危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年轻人沉溺网络世界; 辩证看待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讲 知识拓展 04 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影响 中国: ①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运动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也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中国: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把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