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五年高考 考点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广东卷题组 1.(2023广东,1,3分)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2.(2021广东,1,3分)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其他卷题组 3.(传统文化·良渚文化双钱结藤编残件)(2021辽宁,1,3分)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 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等级秩序的确立 4.(2023山东,1,3分)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5.(2023新课标,24,4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6.(2022天津,1,3分)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鬶、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 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 7.(2021福建,1,3分)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8.(2023福建,1,3分)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 ) A.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 B.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 C.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 D.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 9.(2023辽宁,1,3分)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 ) 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 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 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 10.(2022福建,1,3分)周礼规定,贵族列鼎数量为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1976年,江西省新干县西周墓中出土了5件铜鼎,大小依次递减。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 A.血缘政治的完善 B.铸铜技术的进步 C.分封制度的成熟 D.中原文化的扩展 11.(2022全国乙,24,4分)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12.(2020天津,1,3分)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