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4.4月相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图Ⅰ是地球运行轨迹图,图Ⅱ是四种月相图(阴影表示暗部)。2023年9月 29日(中秋节)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月相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① B.地球在乙处,月相如图④ C.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② D.地球在丁处,月相如图② 2.2013年5月1日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二,这一天的月相是下列图片中的( ) A. B. C. D. 3.图为观察月相的一个模拟实验。下列用一半白一半黑的小球完成该活动的几项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 A.小球应沿A→B→C …….→H方向移动. B.移动小球时,小球涂白的一面应始终对着灯光 C.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D.记录的是观察到的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4.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原因:①月球的自转运动;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在一个时间段中,某两天的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朔→上弦→望” C.图中时间段内月球除了公转也在自转,周期均是29.53日 D.这两天不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6.2022年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恰逢我国农历四月初一,从2022年5月1日起整个月的月相可能出现两次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二、填空题 7.月相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的关系。 月相名称 月相图 出现的大致时间 日、地、月位置关系 形状 初一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 居中 几乎不可见 上弦月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西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 满月或望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居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二十二、二十三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部天空,月面朝东 8.变化周期: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 天,称为 。朔为农历每月初一,望为每月十五或十六。21教育网 9.月相的成因。 ①月球本身不 ,也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半个月球。 ②由于月球绕着地球运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10.填出下表中我国传统节日的农历日期和月相。 节日项目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中秋节 农历日期 月相 11.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B的月相叫 ,出现的时间是 。 (2)C的月相叫 ,出现的时间是 。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 。(填“相同”或“不同”)21cnjy.com 三、解答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月球运行到图中a、b、c、d处时的月相。 (2)写出月球运行到a、b、c、d四处时的月相名称或农历日期:a处的月相为 ,b处的农历日期是 ,e处的月相为 ,d处的农历日期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D 2.C 3.C 4.C 5.B 【解析】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娥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月食是照射向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遮挡而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 A、根据图片,图中时间段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一个朔望月,A错误。 B、图中第一天的月相是满月,之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月相变化周期,因此该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