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6545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229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中考,二模
  • cover
★2024年5月22日 2024年河南省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共4分)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袅袅,茶韵悠悠,闲①_____之余,总喜欢独坐一隅,静静体味茶的韵味。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撮茶叶,清香盈鼻。甘洌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花茶如诗,绿茶似词,红茶是剧,沏一杯好茶,在茶的甘醇中悠闲地②_____想,在这一刻,放松疲倦的身心,把思绪融入茶中,静静地参悟,在“正、清、和、雅”的茶道中品悟人生的真③_____。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ǒu tī shì B.yú tī sì C.ǒu tì shì D.yú tì sì (2)在语段横线处填上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暇②暝③谛 B.①瑕②暝③缔 C.①瑕②冥③缔 D.①暇②冥③谛 2.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古诗文名句。(8分) 吟咏古诗文名篇,感受君子风采。“①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是君子豁达大度的自我修养;“②_____,③_____”(周敦颐《爱莲说》)是君子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④_____,⑤_____”(杜甫《望岳》)是君子敢于攀登的进取精神;“⑥_____?⑦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是君子舍生取义的慷慨陈词;“了却君王天下事,⑧____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君子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将下面句子排列成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诗经》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记载。 ②琴由于和文人雅士的艺术审美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③古琴,亦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④因此,操琴弄曲,或聆听琴曲以心解心,就成了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成了抒发心志的寄托。 ⑤上古时期,古琴便被儒雅君子列为“琴、棋、书、画”四大雅好之首。 A.③①②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④③②① 4.班级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材料一】 我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 问题 全部 大部分 小部分 都不(没) 你读过几部中国的四大名著呢? 15.38 21.61 56.21 6.80 你会背诵几首学过的古诗词呢? 4.37 38.46 55.03 2.14 你了解多少中国传统戏曲呢? 1.78 6.95 65.68 25.59 你会弹奏几样民族乐器呢? 2.07 1.18 22.49 74.26 你能区分几种书法字体呢? 2.07 9.47 70.12 18.34 我国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材料二】 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出圈”源于河南台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形式创新。实践证明,要把文化经典转化为视听盛宴,关键要在科技赋能、移动传播、年轻化表达上下功夫。通过VR、AR技术加持,技术有了思想,视觉有了灵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此外,节目从策划到传播,始终把“小屏”放在首位,注重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表现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接受者。 【材料三】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谈及“马面裙热”时表示,这两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越来越受年轻人关注,这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探寻。无论是马面裙,还是地方戏曲,都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装点、美化生活,也有助于增强文化上的认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