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6964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二模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6610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解析,原卷版,化学,初中,试卷
    松北区2024年初中升学调研测试(二) 综合试卷·化学部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为物理、化学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考生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Zn-65 一、选择题(1-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26-27题,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选择的两个选项均正确得2分,只选择一个选项且正确得1分,选项中有错误选项得0分,共54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含了新能源和材料,下列描述中用到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B.用于制造人造骨的钛合金 C.制造某种赛车车身大部分结构的碳纤维 D.制造农用机车轮胎的合成橡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鱼纹彩陶盆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B、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故选C。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滴加液体样品 D. 测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正确;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做到垂直悬空,错误; D、检测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体中,错误。故选B。 3.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电解水 B. 探究分子性质 C. 粉尘爆炸 D. 合金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A、电解水实验的过程中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故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错误; B、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中,氨分子运动与进入酚酞溶液,和水反应,酚酞变红,故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错误; C、该实验中涉及了粉尘的燃烧,故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错误; D、合金呼吸刻画确定硬度的实验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4. 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血浆正常的pH范围在0.9~1.5 B. 人体内碘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氧、碳、氢、氮是人体中含有的常量元素 D.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体内血浆正常的pH大于7,显碱性,错误; B、人体内碘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正确; C、氧、碳、氢、氮是人体中含有的常量元素,正确; 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吸烟有害健康,正确。故选A。 5. 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 B. 活性炭用于炼铁 C. 小苏打做发酵粉 D. 聚氯乙烯做导线外皮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氧气可以用于炼钢,正确;B、焦炭用于炼钢,不是活性炭,错误;C、小苏打可以做发酵粉,正确;D、聚氯乙烯不导电,可以做导线的外皮,正确。故选B。 6.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生活中铝制品要经常用钢丝球打磨 B. 图书资料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减少损失 C. 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D.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若经常用钢丝球打磨,则会破坏这层保护膜导致铝制品再次氧化而腐蚀,故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痕迹,可以尽可能的保护为燃烧的书籍,故说法正确; C、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