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6979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年中考(五调)理化训练(一)-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55072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解析,原卷版,化学,初中,训练
    武昌区2024年中考(五调)理化训练(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 《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 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 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 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2. 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固体药品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添加酒精 D. 配制溶液 3.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飞机,机身材料大量使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铝离子符号为 B. 铝的原子序数是13 C. 铝锂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4.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给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C 将塑料瓶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减少白色污染 D 用厨房蔬菜、果皮垃圾自制肥料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A. A B. B C. C D. D 5. 我国科学家以和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都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生成的乙醇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6.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通过观察蘸有酚酞的纸条的颜色变化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图2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C. 图3通过对比药品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图4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放热 7.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甲为氧气,则乙、丙、丁可以均为黑色粉末 B. 若甲溶液为蓝色,则甲和丙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 若乙、丙为金属,则甲一定是酸或盐 D. 若丙、丁为钠盐,则甲、乙也可以是盐 8. 化学小组将氧化铜粉末与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0.0g,小组同学向该溶液中继续滴加质量分数为10.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b段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B. 图中a点溶液中有两种阳离子 C. 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8.4g 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60分) 9. 2023年3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将光伏、风力产生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_____(填“大”或“小”)。 (3)氢气作燃料的优点之一是_____。 10. 纯碱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往饱和食盐水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制得纯碱。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已知:①②③性质不稳定,36℃时开始分解,60℃可以分解完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