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7401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2431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毕业班,第一次
    2024 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 (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远古先民( ) A. 手工业制造达到先进水平 B. 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C. 用打制石器并会保存火种 D. 能够饲养家畜开垦土地 2.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C.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D.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3. 论年龄,“它”建成于公元前256年,今天算来已经有2277 岁了; 论管用, “它”现在仍正值壮年,浇灌的面积达1370 万亩;李白、杜甫都曾经赞叹过成都的美,而这都要归功于“它” 。材料中的“它”是( ) A. 长城 B. 灵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4. 《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鉄(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促进冶铁技术发展 C. 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 5.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 北方的分裂割据 B. 民族矛盾尖锐 C. 北方民族大交融 D. 江南经济开发 6. 某学校组织了“精读一本书”活动。为感悟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历史,学校可以指导学生阅读( ) A. 《论语》 B. 《齐民要术》 C. 《大唐西域记》 D. 《红楼梦》 7. 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C. 文成公主吐蕃和亲 D.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8. 铜活字印刷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有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 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历史研究的结果很难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9. 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首领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首领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 A.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强化君主专制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0.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 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11. 《这才是晚清》中提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