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7876

初中语文 八下“学写游记” 室外写作课教学实录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0次 大小:144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八下,学写游记,室外,写作
  • cover
初中语文 八下“学写游记” 室外写作课教学实录 【教学背景】 游记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所至,即作者的游踪;二是所见,即作者游览过程中目睹到的风貌;三是所感,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感受。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中,作者可以抒发情感,陈述议论。 在过去的三个学期里,虽然《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昆明的雨》等经典课文已对学生的叙事记人、写景状物能力有了一定的培养,但是学生写此类文章,仍难以准确地陈述自己的所见、所感。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游记单元,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写游记,要求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该单元的精读课文《壶口瀑布》,对游记的三要素、写作方法、写作角度等有一定的掌握后,为使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真实生活的写作中,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和学校周边环境设计了一堂室外写作课。教学目标如下:第一,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勤于考证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的必要途径。第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笔详略得当。第三,促使学生能寓情于景,融理于景,以恰当的方式抒发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1. 探明路线教师提前两天计时探路,标注适合学生观察的地点,逐个了解路边的植株。 2. 制订出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为:学生着校服、运动鞋出行;在出行中,服从教师的管理,走已探明的路线,观察、离队都必须经教师同意。 3. 衔接课文早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壶口瀑布》,巩固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基于《紫藤萝瀑布》,回顾课文文末点明主旨,写悟花、悟生命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留心观察,细致写人 (穿过一条被树丛掩映的窄长小路,眼前出现一片荷塘,巧遇一位老爷爷在荷叶丛中采摘藕尖) 师:同学们,外出游玩会遇见各样的人,他们各有特点。你们看,荷塘中有人在采摘藕尖。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生 1 :他弯下了腰,在淤泥中找藕尖。 师:能再详细说说吗 写动作,可以借鉴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写父亲爬月台时的方法———既写手、脚的动作,又写身体的样态。 生 2 :老爷爷慢慢蹲下,两手撑在身后,伸出右脚。老奶奶也蹲下来,伸出手,准备随时扶住他。 等右脚踩稳了,老爷爷慢慢放下左脚……师:既然水不深,那为什么老爷爷如此小心呢 生 3 :虽然水不深,但是塘底全是淤泥,老爷爷挪不开脚。 师:在淤泥中行走,他的体态如何 生 4 :他可能觉得腿非常重,像绑了沙袋。走起路来,他总是在缓慢地将身体用力向上拔,然后左踩一脚,右挪一步。 师:这样走啊走啊,他会闻到什么味道,听到什么声音 能不能从感官的角度描述一下 生 5 :他会闻到淤泥和青草混合的味道。 生 6 :他会听到随着自己的前进而荡漾的水声。 师:大家说得真好。在接下来的游览中,我们可能还会遇见一些人,大家要仔细观察。这些人有时也是习作落笔的一个切口,他们能让游记多一份“人”的丰富感、生活感。 【设计意图】 游记中,常有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内容。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人物的动作和体态并描述,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节表述能力;让学生借鉴已学课文,运用所学“说话”,有助于学生后期的书写。 二、移步换景,感官品物 (师生继续前行,途经一大片桑葚树) 师:桑葚正成熟呢,大家吃过桑葚吗 生 7 :吃过超市里卖的,没吃过树上摘的,不知道尝起来是不是一样。 师:在尝味道前,我们先观察桑葚树。请大家抬头看,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 8 :桑葚树的叶子是长条的,宽宽的。 生 9 :桑葚是黑色的,每一颗看起来都是密密麻麻的。 师:你们现在看见的桑葚都是黑色的吗 生 8 :还有红色的! 师:你观察得很全面。有黑色的,还有红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 8 :我猜黑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