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28476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县城多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4918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县城,多校
    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 32 Cl:35.5 Ca:40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自然现象中发生的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冰融为水 B.火山烈燃 C.铜雕锈蚀 D.枯木腐朽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酒精用作火锅燃料 B.氮气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C.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 A.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金 B.碱:烧碱、纯碱、氨水 C.金属:铁、铜、硅 D.有机物:葡萄糖、酒精、甲烷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 B.焚烧废弃塑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C. 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CO 6.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 ) A.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 A.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  B.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用3%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沾在皮肤上的浓硫酸 9.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10. 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食盐(NaCl)和细沙 B.纯碱和小苏打 C.石灰石(CaCO )和生石灰(CaO) D. 蔗糖和味精 11.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溶 物和滤液。将锌片插入滤液中,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C. 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12. 下列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Zn→ZnSO B. CaCO →CO C. MgO→MgCl D. NaOH→Na SO 1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水稀释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D.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4.将9.6 g镁、锌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加入盛有100 g 稀硫酸的烧杯中,二者恰好完全反 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固体38.4 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 A.0.4 g B.0.5 g C.0.6 g D.0.7 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家务劳动。餐后可利用洗涤剂的 作用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2)研学实践。走进农田给庄稼施肥,写出一种复合肥的名称: (3)健康饮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