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品味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文章炽热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3.学习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作品雄浑的气势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爱国者的心声。 介绍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根据课后的资料了解《屈原》的基本剧情。 四、了解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剧作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个剧作最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五、分析课文,感知人物。 文中出现哪些主要人物?谁先出场?他们对话的内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的人? 对话内容: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的意旨密谋害死屈原。 靳尚:高高在上,阴险、恶毒。 郑詹尹:阴险、狡诈,对靳尚毕 毕敬, 指名分角色表演靳尚和郑詹伊对话的内容(节选)并点评。 接下来出场的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独白) 解释什么是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它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对话,独白都是台词) 听朗读录音思考以下问题: (1)听完朗读,你对这篇独白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高亢激昂) (2)在这篇独白里,屈原呼唤、歌颂什么?斥责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一是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二是借斥责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力量。神鬼偶像象征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段独白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形象?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六、指导朗读内心独白部分,试读并点评。 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听,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测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这段抒情独白是“生之颤动,灵之叫喊”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散文诗,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呢? 明确:1.象征手法.2.拟人、呼告兼用反复、排比、反问的修辞,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读来荡气回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七、理解戏剧冲突 本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示戏剧矛盾冲突) 八、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我们除了从对话和内心独白中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从哪些地方进一步了解呢?(舞台说明) 舞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