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氧气 3.2 制取氧气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实验室制取氧气 催化剂 工业制氧气 分解反应 课时导入 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你知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1. 连接仪器装置 知1-讲 要点提示 仪器连接时一般遵循的规律有: 1.把仪器需要连接的一端用水润。 2.将右手的仪器插入或转进左手的仪器,“右动左不动”。 3.玻璃导管连接橡皮塞时,需转入,而不能压或挤入,以免折断导管。 连接仪器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感悟新知 (1)使用仪器用品:胶皮管、橡皮塞、 玻璃导管、试管等。 (2)操作: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先将管口用水润湿,导管转动插入。注意往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橡皮塞,这样操作很容易将容器损坏。 知1-讲 感悟新知 2. 检查装置气密性 (1)只有一个出口时: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安装好装置后,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2A)。 知1-讲 感悟新知 (2)有两个出口时(如图B-1):①设法堵住其中一个,可利用注水法检查。即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通过长颈漏斗向装置内加水,观察到试管内和长颈漏斗内有液面差,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利用抽气法:即在导管口添加一注射器,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大量气泡(图B-2),推动注射器活塞,则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图B-3),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感悟新知 奇思妙想 用手握法检查气密性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的原理,同理还可以用酒精灯微热或用热水浴的方法来检查气密性。 知1-讲 知1-练 感悟新知 [改编·苏州,双选题] 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D 例1 考向 仪器的连接与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检查装置气密性常采用“手握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连接仪器时,正确的操作能达到安全、省力、仪器完好的效果,因此要注意“润” “转”“插”,合理操作,切忌压破容器,折断导管。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知识拓展 造成装置气密性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如: 1.仪器破损,胶皮管老化等。 2.连接不紧密,橡皮塞没有塞紧等。 3.装置本身不是密闭体系(如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以上)。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1. 概念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知2-讲 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感悟新知 2. 特点:可概括为“一变两不变”。 (1)“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 (2)“两不变”是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注意: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可反复使用。 知2-讲 感悟新知 3. 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的方法 若需证明物质A 是某反应的催化剂,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实验设计: (1)称量、记录反应前A 的质量m1; (2)设计对照实验证明A 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3)反应后分离出A,并称量、记录其质量m2; (4)再取原反应物与A 混合,观察反应速率。 知2-讲 感悟新知 若m1=m2,且A 能持续改变该反应的速率,即“能改变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