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31478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26078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期中,解析,原卷版,试题,化学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天天向上联盟联考高一年级化学科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Al 27 S 32 Fe 56 Ba 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发动机使用的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华为首款5G手机搭载了智能7nm制程SOC“麒麟980”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 光伏电池是以硅为基底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 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示的智能服饰含有石墨烯,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化硅陶瓷是一种耐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而不是二氧化硅,B错误; C.光伏电池是以硅为基底的硅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正确; D.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故答案为:B。 2. 碳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C(s)和mol 反应生成1mol CO(g)放出110.5kJ热量 B. 1mol (g)反应生成1mol C(s)和1mol (g)放出393.5kJ热量 C. 1mol C(s)与mol (g)的总能量小于1mol CO(g)的总能量 D. 碳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1mol C(s)和mol 反应生成1mol CO(g)的能量差为393.5kJ-283.0kJ=110.5kJ,能量由高到低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C(s)+O2(g)=CO2(g) H=-393.5kJ,则逆反应为CO2(g)═C(s)+O2(g) H=+393.5kJ,吸收393.5 kJ热量,故B错误; C.1mol C(s)和mol 反应生成1mol CO(g)放出110.5kJ,即1mol C(s)与mol (g)的总能量大于1mol CO(g)的总能量,故C错误; D.碳燃烧时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也会部分转化为光能,故D错误; 故选:A。 3. 下列现象或事实中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B. 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D. 二氧化硫和H2S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硝酸和氯水见光分解,所以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不符题意;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都会被空气氧化,B不符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者在空气中浓度都变低,但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符题意; D.二氧化硫和H2S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不符题意; 故选C。 4.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B. 12.8gCu和0.2mol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 常温下,将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硝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 标准状况下,1molNO2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50mL、18.4mol/L浓硫酸中含有H2SO4的物质的量为18.4mol/L×0.05L=0.92mol,若与足量铜微热完全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就不再发生,因此反应产生的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A,A错误; B.12.8gCu 为0.2mol,Cu与S反应生成Cu2S,2Cu~S~Cu2S~2e-,则0.2molCu与0.2mol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B正确; C.常温下,将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碍了反应的进行,C错误; D.,电子转移为,1molNO2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错误; 故选B。 5. 硫及其化合物的“价 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时为减少X的排放,可在煤中添加石灰石 B. X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 Z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