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32120

湖北省京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1758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京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学期
    京山市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试卷语文 本试卷共8页,28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七年级开展“心系家国天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七(1)班开展了爱国主题诗文朗诵会,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小王想读出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他这样处理节奏: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B. 小张注意到易读错的字词,他这样读: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chì)痛的热爱。为了回到她的身边,我必定锲(qiè)而不舍,战斗到底! C. 小李想读出对闻一多先生的尊重和敬仰,他将下面排比句的语气逐渐增强: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D. 小丁想表现游击队员高尚的精神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他这样处理重音:这种多么高尚的精神,从那一天的傍晚开始,就悄悄地蕴藏在我的心里,不住地盘旋与飞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朗读设计。 B.挚(chì)痛———(zhì); 故选B。 2. 请给“需”字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四个汉字,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 )家经典 B.相( )以沫 C.妇( )皆知 D.肠胃( )动 【答案】 ①. 儒 ②. 濡 ③. 孺 ④. 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儒家经典(rú jiā jīng diǎn):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 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比喻同处患难中的人能够相互扶持,给予力量,甚至彼此维系生命。后常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相依相偎、不离不弃的感情。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蠕动(rú dòng):像蚯蚓爬那样动。 3. 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号召同学们为国家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巧手 雄心 可创 能绘 万代春 千秋业 上联:_____ 下联:_____ 【答案】 ①. 雄心可创千秋业 ②. 巧手能绘万代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且对联的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 分析可知,所给词语中偏正结构的“雄心”和“巧手”相对,动词“可创”和“能绘”相对,偏正结构的“千秋业”和“万代春”相对;结合各个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可知,只有有了雄心斗志,才可以开创千秋伟业;心灵手巧,方可以描绘万代的春景;再结合题干中“号召同学们为国家富强贡献一份力量”的主题,故组成的语句为“雄心可创千秋业”“巧手能绘万代春”。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上联的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字必须是平声,“业”为仄声,“春”为平声,因此,“雄心可创千秋业”为上联,“巧手能绘万代春”为下联。 4. 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反映国家飞速发展的信息,小陈发现下列各句表述不当,请你改正: ①只有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就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中国力量。 ②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使更多潜在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③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六号,我国航天事业从弱到强、从无到有,不断刷新纪录。 【答案】①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②去掉“随着”或“使”任意一个;③将“从弱到强”与“从无到有”调换位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①关联词搭配不当;“只有……才”“只要……就”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②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任意一个。 ③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故将“从弱到强”与“从无到有”调换位置。 5. 你们小组准备推荐一首爱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