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42757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9张PPT)+教案+学案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5534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29张,PPT,教案,学案
    (课件网) 驱遣我们的想象 新知导入 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观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3、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会阅读的快乐。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新知讲解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曾任人民教育-出卷网-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驱遣( ) 歌谣( ) 桥堍( ) 桥梁( ) 契合( ) 旷远( ) 怅然( )  宛如( ) 汹涌( )  仿佛( ) 海啸( )  苟安( ) 舒适 ( ) 萌生( ) 激昂( ) 鉴赏( )   拘泥( ) qiǎn yáo tù liáng qì kuànɡ chànɡ wǎn yǒnɡ fú xiào ɡǒu shì méng áng jiàn   jū nì  词语解释 契合: 驱遣: 桥堍: 怅然: 鉴赏: 掠过: 得意扬扬: 受用: 旷远: 苟安: 拘泥: 投合,意气相投。 驱使;差遣。 桥两头地的地方。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扫过,擦过;闪过。从上面飞过。 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受益。 广阔辽远。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读课文,勾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或结论性的句子。 提示:表达段落与层次主要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或末尾。 1.(第5段)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 (中心话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2.(第6段末句)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先阐述“写”的角度) 3.(第7段末句)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再阐述“读”的角度) 4.(第9段首句)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举第一个例子论证之后的小结论) 5.(第13段首句)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举第二个例子论证后得出的小结论) 6.(第14段末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结尾得出全文中心论点) .由此可以得出文章的层次结构为: 第一部分(1—7):回顾文艺的历史,简述文字的记录功能,指出文字在文学创作中的桥梁作用。 第二部分(8—13):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阐明了想象在文艺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14):点明中心论点,即文艺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2、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细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2、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