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49142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表格式)

日期:2024-06-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307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世界,2025年,格式,竞争,多元,文明
  • cover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 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中期~至今) 教材目录 考 点 史纲(下) 第18课;第19课;第20课;第21课;第22课;第23课 选必1 第12课(20世纪国际法)、第15课(布雷顿森林体系)、第18课(基层自治与社会保障) 选必2 第3课(食物生产现代化)、第9课(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第11课(城市化进程)、第13课(英法海底隧道、航空航线、城市交通) 选必3 第8课(现代社会移民与多元文化)、第10课(关贸总协定、文化产业)、第13课(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第15课(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知识点1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945年~20世纪80年代末)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含义: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 (1)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2)具体原因: ①美国: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②苏联: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3.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 4.表现: (1)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公开反共反苏,典型的大国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成立“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易错点拨0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两极对峙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 4.特点: 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③总体冷战,局部热战 ;④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3)影响: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3)中国: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