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理念或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对偶和排比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2)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活动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时间:5分钟) 学习任务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所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长善就失等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本课节选部分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活动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活动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时间:20分钟) 学习任务1: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习任务2:根据译文,掌握词义。 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1、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2、教学相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1、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学学半(动词,向别人学习。) 2、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学习任务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却从“嘉肴”开始写起?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 3、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4、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活动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时间:20分钟) 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分析内容。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