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7221

新闻两则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227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闻,两则,课件
  • cover
课件25张PPT。1新闻两则(毛泽东)(课文朗读)同学们,请作笔记1.人民解放军白万大军横渡长江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1.人民解放军白万大军横渡长江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节束放映3 关本文体裁:内容上有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结构上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1/25/20184新闻结构图1.标题 2.导体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提示: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11/25/20185背景资料: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6阅读扩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7 三路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来安排?1.“20日夜起”“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 4月 22日 2时,新华社播发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过报道),另外两路军队写得详细;中路军、西路军所遇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在叙述这一情况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文中叙述了我军在“整天激战”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见这三个层次在内容和写法上也是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重复雷同,力求相互配合。11/25/20188我解放军进军路线1.20夜起,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1/25/20189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内容的两句话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用几句话或者是一小段话,简要、概括地要把报道内容的梗概,在开头部分告诉人们。910主体部分解放军渡江情况: 1.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主体:用一大段话或是几段话,较具体地、较翔实地把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1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1211/25/2018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1311/25/2018《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标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 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主体:第一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二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三层:预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