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474485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2.4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76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2023-2024
,
学年
,
道德
,
法治
,
四年级
,
下册
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 (第1分题)(总第9课)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课题教学设计 1.课题分析 本课题系教育部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五 四学制)人民教育-出卷网-《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美好生活哪里来》之第一分题《我们的衣食之源》之第1教学课题。位于教材第28页至第29页。本单元主题为“美好生活哪里来”。它包括“我们的衣食之源”、“ 这些东西哪里来”、“生活离不开他们”三个分题。 第一分题“美好生活哪里来”包括“白白的大米哪里来”和“ 美好生活的保证”两个教学课题。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目的是让学生从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美好生活的保证”,介绍了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通过对四种不同种类农业生产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两个板块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农业生产。 2.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包括很多农村的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尤其在城市,小学生五谷不分、蔬菜不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让他们感受农业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习惯大有裨益。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是: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 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 4.图文说明 教材28-29页以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呈现图文。 第一幅:育秧。 第一幅图呈现了农民的育秧环节。我国幅员辽阔,因地域不同,农民育秧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 教材图片展示的是塑料薄膜保湿育秧,这种方式有利于透光、保温、保湿、增温,秧苗的成活率较高,一般用于连作早稻和早播的淡季稻育秧。 第二幅:插秧。 第二幅图呈现了农民辛劳插秧的场景。教材正文直接指明了秧苗长出后,农民忙着把秧苗移栽到宽广的水田里,表现出了插秧的繁忙。 根据这幅图呈现的场景,课上设计了模拟插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模拟农民弯腰插秧,再请他们谈谈感受和体会。 第三幅: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浇灌、除草、治虫、排水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这幅图呈现了种田人顶着太阳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 主持人的话指出种田人在田间劳作非常的辛苦,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所以既要感谢他们的付出和辛苦劳动,又要做到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第四幅:收割。 教材呈现了一幅丰收的场景。田里,一串串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了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手持镰刀,头顶烈日,正辛勤地忙着收割。 教材正文直接指出了收割稻子后的工序,用脱粒机将稻子脱粒,获得稻谷。 第五幅:碾米。 第五幅图呈现了大米产生的最后一个环节-碾米。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普遍采用机械法生产大米,即运用专用设备(碾米机)产生的机械作用力脱皮碾白的。 5.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素养测评(一)(统编版)(2025-04-23)
《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三单元堂清练习(2025-04-23)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无答案)(2025-04-22)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素养测评(二)(统编版)(2025-04-23)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无答案)(2025-04-2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