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76136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作业单(无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40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章,八年级,人教,答案,作业,传播
  • cover
太谷五中作业设计(学生版)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 内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作业 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 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 播的速度不同。 作业类型 具体内容 知 识 技 能 作 业 基础作业(需要_10___分钟) 一般地,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一般地,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其次,在 中最慢(选题“液体”、“气体”或“固体”) 当空气温度不同时,声音的 也不同。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和 有关。 2、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 ,就会被 。 2、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处比原声晚 s。 思考:你能将这个时间条件转换成距离条件吗,即人耳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多少米能听到回声? 自主作业(需要__5__分钟)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 2、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中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 ) A.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B.旷野中空气比较稀薄 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听不到回声的原因( ) A.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回声太小,听不到 C.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4、在敲击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为(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类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 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挑战作业(需要__5__分钟) 1、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实 践 操 作 作 业 1.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在弹吉他,发现吉他的弦可以弹开小纸片。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4)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A.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某些东西做媒介 B.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华轻敲桌面,小强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把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得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