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79033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5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2717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地理,教师,学生,试题,考试
    镇海中学高三地理以测代练试卷(20240518)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地形对人口分布具有深刻影响。下表是2000—2020年中国人口在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分布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海拔500m以下 起伏度140m以下 坡度7°以下 2000年 78.71% 71.19% 70.34% 2020年 79.83% 73.87% 74.12% 1. 从人口分布比重变化推测,地形因子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 ) A. 低海拔>低起伏度>低坡度 B. 低海拔>低坡度>低起伏度 C. 低坡度>低海拔>低起伏度 D. 低坡度>低起伏度>低海拔 2. 地形因子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包括( ) A. 人口逐渐向地势第三级阶梯集聚 B. 海拔越低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越快 C. 人口水平迁移规模远超垂直迁移规模 D. 山上的乡村人口就近转移到山下城镇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2000-2020年海拔500m以下增长了1.12%;起伏度140m以下增长了2.68%;坡度7°以下增长了3.78%;由增长幅度可以得出低坡度>低起伏度>低海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在海拔过低的地区,地形低洼易发生洪涝,人口较少,B符合题意;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阶梯地势较地平,是人口的主要迁移地区,A不符题意;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表现为从农村迁往城镇,从内陆迁往沿海,人口水平迁移规模远超垂直迁移规模,C不符题意;政府积极引导脱贫山上的乡村人口就近转移到山下城镇,D不符题意。故选B。 【点睛】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空间分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受轨道交通吸引力最小的功能用地是 A. 公共用地 B. 商业用地 C. 居住用地 D. 工业用地 4. 图中表示居住用地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D 4. 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及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只要掌握城市功能区与交通的关系即可正确作答。 【3题详解】 轨道交通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而建设的现代交通方式,对于工业的关系不大,应为工业区的运输量较大,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距离轨道交通任何距离以内都是①功能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应为城市土地的最主要利用方式,应为居住用地,故选A。 生物结皮是指藻类、地衣、苔藓等植物和微生物与土壤胶结形成的复合体,其发育演替过程依次为无结皮、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四个阶段,纳尘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生物结皮所滞纳的降尘量。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在8m/s风速下纳尘量与结皮相对含水率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生物结皮的纳尘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有( ) ①相对含水率②发育阶段③风速大小④气温高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生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