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82514

统编版四下22 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571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四下,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 cover
22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现的精神品格。(重难点) 一、导入新诗,体悟诗境 1.(出示《芙蓉楼送辛渐》)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纠正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学生再齐读。 3.品味诗境,读好古诗。 (1)了解背景,读懂诗意。《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读读课题,借助注释和老师出示的写作背景,想想是谁送别谁?辛渐要去哪儿? (2)交流分享,品味诗境。送别辛渐时,周边的景色怎么样?读读诗的前两句,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 寒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连江、夜入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楚山孤: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楚山?品读前两句话,读一读,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 (3)引读:黎明时分,天色乍亮还暗,寒冷的冰雨敲打着江面,一座孤独的楚山昏昏沉沉地立在江边。作者望着这一切,不禁吟诵道———(指导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小结:孤独的楚山,寒冷的山雨,面对即将远行的好友辛渐,再想起自己遭受贬谪、独在异乡的现状,王昌龄不禁悲伤而泣———(学生再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4.读懂作者,品味诗情 辛渐此时要回到洛阳,猜猜看,他可能会遇见王昌龄的哪些亲友?这些亲友都会问辛渐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不回来?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疑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学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引读: 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妻子问起时,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2)聚焦:冰,玉壶。冰和玉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答) 补充资料: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励。 “玉壶”比喻什么?(王昌龄的心)那么,作者究竟想用冰心玉壶来表达他什么样的心境? 点拨:王昌龄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并且还表达了即使被贬谪出京在偏僻的外地为官,他依然坚持清明廉洁的本心,这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更能表达自己的为官信念。 小结:诗的前两句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既写出了苍茫的江雨,孤立的楚山,还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诗的后两句言志,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请大家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这首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这首诗中出现的会写的生字,教师指名认读。 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蓉、壶”)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塞下曲》《墨梅》这两首诗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重难点)一、引入新诗,感悟诗情 1.引入第二首诗———《塞下曲》。 (1)古代诗人有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