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86329

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7659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答案
    6. 《老子》四章 【学习目标】 1. 了解道家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活动方案】 高二某班拟举行班级辩论赛,正方辩题是“中国社会更需要儒家思想”,反方辩题是“中国社会更需要道家思想”。为了这次辩论会,反方代表队认真查阅资料,仔细斟酌立论角度,拟从时代背景、社会体制、风俗人情和历史沿革等角度深入挖掘。他们翻阅了《老子》和《庄子》等道家经典著作进行了专题阅读。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了解每一章的主要观点,进而概括整合其思想的核心。 要求:准确概括,语言简洁流畅。 认真研读文本,疏通文义,为班级辩论赛打好基础。 1. 通读文本,疏通文义,解释加点的词语,将释义填写在右边空白栏内。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毂:    埏埴: 户牖: 企:   彰: 伐: 矜: 强: 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持:    泮: 累: 几: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2)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认真研读文本,探究下面的问题。 1. 《老子》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阐述的“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就是“实”与“虚”的关系。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歌赋创作,也讲究“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请结合所学过的诗词具体分析。 提示:明辨老子所阐述的“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诗词的具体分析要能与老子阐述的关系契合。 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2. 《老子》善用精妙譬喻“提炼经验”,试从文中举例分析其作用。 提示:掌握比喻论证的特征和效果,弄清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 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关于《老子》第三十三章的思想内容,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老子》这一章的理解。 这一章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它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种见解是可取的。但老子宣传什么知足,还宣传精神胜利法,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 老子所说的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唯心主义呢,难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论”吗?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体现“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作长寿了。(张松如《老子说解》) 人的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