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86894

高中班会:防诈骗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日期:2024-10-12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09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班会,高中,诈骗,教育,主题,教案
  • cover
防诈骗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定义、种类及其危害。 2.提高学生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和防范诈骗的意识。 3.教导学生如何在遇到诈骗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诈骗的定义、种类及识别方法。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有效防范诈骗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开场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遭遇诈骗的经历。 简要介绍诈骗的定义,以及诈骗行为的普遍性和危害性。 诈骗的定义:诈骗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知识讲解(10分钟) 列举常见的诈骗种类,如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短信诈骗等。 诈骗的种类: ①刷单类诈骗:通过虚假交易平台,以刷单返利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参与,最终骗取钱财。 ②虚假购物消费类诈骗:诈骗者通过虚假购物网站或冒充正规商家,以低价诱骗消费者下单,收到货款后拒绝发货或发送劣质商品。 ③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诈骗者声称可以帮助受害者代办信用卡或贷款,但需要支付各种费用,最终骗取钱财。 ④网络交友引诱赌博投资类诈骗:诈骗者通过婚恋网站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交友或征婚为名,骗取事主信任后,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⑤微信QQ冒充老板或者亲友类诈骗:诈骗者冒充电商或银行客服,以退款、升级服务等为由,诱导事主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 ⑥冒充网络客服退款类诈骗:诈骗者冒充网络客服,声称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进行退款诱导受害者转账。 ⑦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者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虚假投资项目或平台吸引投资者,一旦投资者投入资金,诈骗者便卷款逃跑。 ⑧冒充公检法机关类诈骗:诈骗者冒充公安、检察院或法院工作人员,谎称事主涉及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并缴纳罚款,从而骗取钱财。 分析诈骗者常用的手段和技巧,如假冒身份、虚假宣传、威胁恐吓等。 诈骗者常用的手段和技巧: ①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者冒充警察、检察官或法官,以各种借口要求受害者转账。 ②冒充亲朋好友诈骗。通过获取个人信息,骗子冒充受害者亲朋好友进行诈骗。 ③网络中奖诈骗。骗子以中奖为诱饵,要求受害者支付各种费用。 ④网络刷单诈骗。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受害者购买商品并骗取钱财。 ⑤网络购物诈骗。通过低价或假冒品牌商品诱惑受害者购买,实际上货物并不存在。 ⑥冒充客服退款诈骗。冒充购物平台客服,以取消订单、质量问题退款等为由诈骗。 ⑦短信链接伪装运营商钓鱼诈骗。冒充运营商发送含有钓鱼链接的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 ⑧网络虚假投资诈骗。通过虚假信息诱导受害者在虚假交易平台上投资,骗取资金。 以上手段多样且极具欺骗性,公众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讲解诈骗的危害,包括经济损失、精神压力、社会信任度下降等。 诈骗的危害: 网络诈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这种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下是其具体表现: ①吞噬诚信社会,动摇社会稳定。网络诈骗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诚信体系,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②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网络诈骗行为往往会让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有些人因为被骗而倾家荡产。 ③危害公共和社会安全。网络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财产权益,还会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有些网络诈骗行为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社会动荡。 ④蚕食国家的形象。网络诈骗行为不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极大,还会对国家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网络诈骗行为的存在,使得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评价下降,影响国家的声誉和形象。 3.案例分析(10分钟) 选取近期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1:网络交易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